原标题:漳州创新线上线下联动模式,积极促进灵活就业——(引题)
零工“小市场”服务就业“大民生”(主题)
闽南日报记者 李立平 通讯员 陈惠敏 陈颖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随着新业态、新经济不断发展,零工在从业人员中占比逐年不断提升。为推进零工市场健康发展,人社部等5部门于去年6月出台了《关于加强零工市场建设完善求职招聘服务的意见》,明确加强零工市场建设、完善求职招聘等重点工作。
漳州紧跟就业形势步伐,按“政府推动、市场主导、非公协作、逐步扩展”的原则,从方便灵活就业人员找工作出发,通过线上搭建数字化供需桥梁、线下建立“零工市场-就业驿站”的联动模式,双轨并行,大力推动零工市场建设,为劳动者短期就业和企业阶段性用工提供更精准更有效的服务。
求职者在龙文零工服务中心填写求职信息 闽南日报记者 李立平 摄
一市场多驿站形式
让零工有固定的“家”
“登记求职信息后没几天就接到招聘电话了,没想到会这么快。”张美凤是一名食品专业的中专生,急需一份暑假实习工作,她通过龙文零工服务中心找到了一份制作蛋糕的工作。
像张美凤通过线下登记找到工作的人不在少数,其中不少是不常接触网络的外来务工者。为进一步拓宽零工群体就业渠道,龙文区设立了区级公益性零工服务中心,划分为候工大厅、招聘区、培训报名点等区域,集招工候工、政策咨询、现场招聘、技能培训等服务于一体。“我们为零工提供了一个固定的‘家’,让他们不用因为找工作而蹲点守候,风吹日晒。”龙文零工服务中心负责人杨丽娜介绍。
“除了零工服务中心,漳州还探索‘一市场多驿站’形式。”市人社局就业科负责人介绍,在已建立零工市场基础上,鼓励镇街、村居、工业园区等基层在企业、商圈等前沿阵地推广建立零工服务驿站,扩宽群众就业服务范围,打造“小而精、快而实”的零工服务“微平台”,通过“中心-驿站”的辐射模式,延伸拓展零工服务功能。“针对万达商场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建设商场零工服务驿站,为求职人员和商家提供高效的沟通对接平台。”
截至目前,全市已启动17个实体零工服务中心(零工驿站),覆盖工业园区、商超、社区等人群密集场所;龙文、龙海及长泰3个区已搭建线上灵活就业公共服务平台。
搭建数字化平台
实现精准匹配供需
“我在家刷着手机就把工作找了。”趁着暑假不用接送孩子上下学,柳秋云通过“龙文区零工劳务服务”线上系统发布求职信息,成功入职一家食品企业。“线上有很多企业招聘信息供自己选择,让我们急需找活的零工多了一个找工作的渠道。”
“上线灵活就业公共服务平台,只需一部手机,就能实现求职者和招聘方自动线上对接服务,将传统的马路上‘等活’变为手机上‘刷活’,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市人社局就业科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漳州积极搭建数字平台,实现用人需求与求职岗位的精准匹配。据悉,“龙文区零工劳务服务”线上系统上线以来,已注册企业近500家,注册求职人员近4000人,完成智能化推荐求职600余人。线上系统可向企业收集各类岗位信息,同步收集求职信息,实现一键发布需求、智能筛选供需、在线匹配接单、双向评价服务,促成供需匹配。
“公司通过平台招收一批利用孩子上学期间灵活就业的宝妈,组建了一条‘妈妈生产线’。”据漳州宏香记食品有限公司人事经理谢娟介绍,通过龙文区零工中心推广的共享用工模块平台,公司缓解了生产旺季招工难的问题,也让更多宝妈实现了灵活就业。
此外,龙海区通过搭建数字技术系统平台,打通线上线下企业与劳动群体的沟通壁垒,面向群众和企业做到线上求职招聘信息实时化、人岗需求匹配智能化、沟通洽谈即时化等,对全流程服务进行数据的实时监管与动态更新。
靠前服务有保障
架起零工就业“暖心桥”
为了给灵活就业人员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我市零工市场不断探索推动服务内容多元化发展,支持公共服务事项进驻零工市场。
“在中心登记的求职者,我们将提供免费的技能培训、职业指导服务……”杨丽娜介绍道,针对零散务工人员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多数从事体力劳动等情况,中心不定期开展保育员、家政服务、电焊工等职业技能培训,让求职者掌握一技之长。龙文区将零工服务中心和驿站内符合条件的零工全部纳入职业技能培训范围,定期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培训需求,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以及人社部门组织的创业培训,推动零工就业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
龙文零工服务中心还设有“维权保障室”,由零工中心服务人员、法律顾问、劳动监察大队队员等10人组成的服务团队,为零工提供包括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参与协商调解、劳动仲裁和诉讼代理在内的一站式劳务纠纷综合维权服务,为求职者保驾护航。
下一步,漳州将充分发挥零工市场便捷性、多元化的就业特点,进一步创新就业服务方式,拓宽灵活就业人员就业渠道,切实提高就业人员的就业便利度。继续坚持需求导向,零工聚集在哪里,市场就建在哪里,服务保障就跟到哪里,逐步完善扩充服务功能,织密零工市场服务网,筑牢万家灯火的幸福根基。
来源:闽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