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 内容页

以时代审美解码“中国式浪漫”

来源:文汇报2023-08-24 10:54:15

以时代审美解码“中国式浪漫”(主题)

文汇报记者 王彦

从苏轼诗云“年来转觉此生浮,又作三吴浪漫游”,到今天“中国式浪漫”风行全网,我们说起浪漫,传递或抒发的究竟是什么?


(相关资料图)

七夕夜,在这个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如七而遇 漫歌今夕——2023七夕特别节目》上演。通过“国潮音乐节”结合蹲点式纪实采访的形式,特别节目以时代精神、时代审美来对接传统。守正创新的表达,自七夕文化内涵的变迁与重构中,进一步激活我们浪漫基因所蕴藏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如此解码的“中国式浪漫”不只传递爱人之间的浓情蜜意、缱绻情深,更抒发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的审美表达与精神气质。

播出24小时内,节目在全网热传,相关视频播放量破3亿,微博平台话题总阅读量破17亿,霸屏多平台热搜榜榜首。在微博、抖音、B站,网友纷纷留言,“央视这把氛围感拿捏了”“DNA里的同频与自豪被唤醒了”。同时,特别节目还经由不同语种向海外传播,将“中国式浪漫”这一中国人的当代热词所包含的绿水青山、人间烟火、星河璀璨,说与世界听。

“国潮音乐节”刷新传承姿态,释放古老节俗的时尚风采

特别节目的两位总导演顾志刚、杨觐梦说,总台七夕特别节目自七年前从央视演播大厅走向祖国的大好河山,每一年,助力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都是创作的母题。在他们看来,“中国式浪漫”能贯通古今、勾连中国人发自内心的情感和记忆,因其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因其中蕴含着随时代而兴、随时代而变的青春姿态。

今年总台七夕特别节目的主会场设在江西新余仙女湖畔,部分节目在湖北郧西录制完成。在中国七仙女传说之乡,节目一改传统晚会串联形式,取而代之青春态的“国潮音乐节”。这一创意灵感借鉴自如今广受Z世代欢迎的潮流视听活动。特别节目中的“国潮”着重于内容上的传统焕新:以浪漫之名,传统戏曲、民族音乐、非遗技艺等传统文化元素与流行音乐美妙联姻,既应景又独具新意;节目的“音乐节”形式则营造出零距离的真实、热烈:伴随大众喜闻乐见的表演者在人群中登场,大屏小屏前的受众不再是“被动观看”,而是从强互动的表演中随时“参与我想听的,进入我想进入的情绪”。

传统之美从形式到内容都被注入青春语态,人们能在《戏韵情长》里领略流行乐联结起的京剧、昆曲、越剧、黄梅戏的经典风采;在评弹为媒的《月亮代表我的心》《花好月圆》中感受“大珠小珠落玉盘”融入流行歌的别样情致;在《路过人间》《想把我唱给你听》等脍炙人口的歌曲里共诉爱的情意。

“国潮音乐节”的场域不仅在于用潮流方式打开传统音乐,还在于让传统链接生活、营造出沉浸式文化氛围。在主会场,原创情景歌曲《巧食记》引领人们走进国风市集长街,或从特色美食、非遗互动里探寻乞巧民俗的意趣,或携手原创IP形象“小七”“小夕”一起穿梭古今、游历天地。而在湖北郧西的分会场,节目组因地制宜,《誓》创造性地以当地特色曲艺三弦演奏为叙述形式,搭配影视化拍摄,讲述了当地流传甚广的“红军传单”故事;《相见欢》则幕天席地、山水为台,唱响一曲缠绵悱恻的古风情歌。

当网友感慨,“中国式浪漫,能绵延千年而历久弥新”,何尝不是道出了总台七夕特别节目能赢得广泛传播的密码:用刷新的“思想+艺术+技术”的传承姿态,释放出古老节俗的时尚风采。

“新闻+”打造纪实体验,让新时代的幸福观激荡广泛共鸣

从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到春晚舞台上的舞剧《只此青绿》,也无论暑期档《长安三万里》激发的“学习式观影”或是每年《中国诗词大会》上那一位位平凡生活里走来的诗词“王者”,“中国式浪漫”从不曲高和寡,它其实就是我们的烟火日常、我们的家国共鸣。总台七夕特别节目想要表达的“浪漫”亦是如此,它真实得触手可及,比爱情更广义、能抵达岁月山河。

与舞台上的纵情欢歌相并行,节目从总台记者的街采切入,到人群中寻找七夕的时代意义。“七夕是浪漫,是浓烈,是欢悦,是和心念、想念的人在一起,把平时没有说的话讲出来。”“七夕是属于天下有情人的节日,在我需要你的时候,你就在我身边,哪怕相隔万里只要心意在,就会感到浪漫温暖。”“浪漫是一茶一饭一烟火,一屋一人度一生。”诚如杨觐梦所说:“蹲点式采访没有彩排、没有剧本,完全是纪实,在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文艺节目的同时,我们也希望将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反馈出来。”街头的答案多元又一致,映照出当代中国人的幸福观。

与此同时,特别节目还在采访里穿插短片,一组组人物故事让“新闻+”的纪实体验更具感性的情动。重庆山火牵动亿万人心时,女骑手吴朴慧骑着摩托车挺进山林深处,头盔上的红色蝴蝶结成了救灾现场独特又振奋的风景,也是爱情的心动之源。几十年如一日,毛哥毛嫂为奔走在遥远路途的卡车司机们付出绵薄之力,他们彼此依偎的身影、互相支撑的力量,未必有极致绚烂,却能温暖日常。对于华发已生的谭建华与麦素梅,小提琴是“媒”也是“结”,音乐圈内有名的“制琴并蒂莲”更是生活里琴瑟和鸣的风雨同路人。而对于夏布绣非遗传承人张小红、吴婉菁而言,当她们用女性乞巧之智帮助残障人士,以技艺编织美好的生活愿景,“爱”的真谛已比男女情意更辽阔。

这些与爱有关的故事里,普通人的爱情观折射着父辈的传承、当代的情绪、也有下一代的影子。而“新闻+”的纪实视角下,越来越多家国同构的图景,在烟火日常中升腾而起。

x 广告
猜你喜欢